NERF百科全书·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原理篇】【1.8】手动连发

742 0
龙耀-九天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9-22 19:17 发布于 未知

1楼

第八节【手动连发装置】

【图片 1.8-01】伞兵(Alpha Trooper CS-6·N-STRIKE ELITE·2015·Kohl's·44.99)的连发装置

  手动连发装置,是NERF一个重要的机械机构,应用了这种结构的手动发射器可以大幅度提高发射效率,使得射速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一些NERF电动发射器。

  首先我们需要先定义一下何为手动连发装置,或者说那些发射器能够手动连发。

  首先,最重要的,他必须是手动气缸式发射器,我们必须上膛才能使用。

  其次,他必须可以在扣动扳机的前提下上膛,并且可以在达到一定条件下自动释放推杆发射。

  从这两项定义来看,以往玩家普遍认为的击锤上膛的发射器,并不能称之为连发发射器。这些发射器虽然是手动气缸式发射器,可以扣住扳机上膛,但他们并不能自动释放推杆,由于推杆与击锤相连,我们松开击锤实际是上是在手动释放推杆。如果此点还不能证明击锤式发射器不能被认为是连发时发射器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看看与僵牛有着类似情况的发射器。众所周知,老多变(Recon CS-6·N-STRIKE·2010·19.99·炫酷多变发射器)与复仇(RETALIATOR·N-STRIKE ELITE·2012·26.99·远程速瞄发射器)都带有自动扳机锁,其可以在上膛时锁死扳机。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提前扣住扳机再上膛的话,自动扳机锁就无法锁死扳机,而此时的情况是,我们在扣住扳机的情况下实现了“上膛”,与击锤式发射器一样,我们也可以松开滑块使推杆被弹簧推动。但很显然,没有人,包括你我在内,都不会认为老多变或是复仇是一款连发发射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认为击锤式发射器是连发发射器呢?

 

  虽然NERF的手动气缸式发射器只有两种发射模式(在广义来讲,齐射可以归类于单发之列),但实际上两者的比例并非均衡,甚至连较为均衡都做不到,原因在于单发发射器中有着数量庞大的燧发式和外置式发射器军团,有这两军加持,连发发射器只是少数派。

  在不计算特殊装,计算异色的情况下,笔者可查证到的连发发射器,总计92把,分属21个系列,另有1把属于STAR WARS联名,4把发射器为先驱者。

  阿尔法系列(Alpha Strike·2019-现在)、漫威模块系列(Assembler Gear·2018-2019)、战斗生物系列(COMBAT CREATURES·2014)、恐龙系列(DinoSquad·2021-现在)、龙与地下城系列(Dungeons & Dragons·2023-现在)、小精英系列(ELITEJR·2022-现在)、凝胶球系列(Gel fire·2022-现在)、夜光星战系列(Glowstrike·2016-2020)、镭射系列(Laser Ops Pro  2018-2019)、LMTD系列(LMTD·2020-现在)、漫威机甲系列(Mech Strike·2021-现在)、迷你系列(Micro Shots·2018-2020)、我的世界系列(Minecraft·2021-现在)、冷兵器系列(N-FORCE·2009-2011)、火箭飞车系列(NITRO·2017-2019)、守望先锋系列(Overwatch·2019-2020)、电影力量系列(POWER MOVES·2020)、超级战队系列(Power Rangers·2019-现在)、复古系列(Retro·2013-现在)、极光系列(ULTRA·2019-现在)、蜘蛛侠系列(Web Shots·2019)均无连发发射器发表。这21个系列挂零蛋的原因都很简单,基本都离不开旗下发射器不适合出连发这个命题,冷兵器系列更是一个纯粹的由冷兵器构成的系列,连发射器都没有,咋可能出连发发射器呢。

  20个有连发发射器的系列中,连发发射器数量最多的并非是总发射器数量最多的经典系列(N-STRIKE·2003-2016 2019-2020),而是以23把连发发射器傲视群雄的精英系列(N-STRIKE ELITE·2012-2021)

  精准系列(ACCUSTRIKE SERIES·2017-现在)、外来威胁系列(ALIEN MENACE·2016-2017)、龙之力量系列(DragonPower·2021)、模块系列(N-STRIKE MODULUS·2015-2021)、水龙系列(NERF SUPER SOAKER·2014-现在),总计5个系列均只有1把连发发射器。

  连发发射器占比数最大的系列,是MEGA XL系列(MEGA XL·2021),占比高达67%,诚然,原因在于系列只有三把发射器。

  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为什么无系列归属的联名发射器中只有一把可以连发的发射器,原因在于这些联名发射器一般需要顾及外观,很少有高载弹量的发射器出现,自然无需增加连发功能。而唯一一把连发发射器,星战横冲(First Order Stormtrooper Deluxe Blaster·2015·39.99·白兵武器套装),也是通过修改著名连发发射器横冲(RAMPAGE·N-STRIKE ELITE·2012·29.99·CS-35)而得来的。

  先驱者时代的连发发射器很少的原因也十分简单,早期发射器由于载弹量与发射原理等原因,促使这些发射器无需甚至无法使用手动连发装置。

 

  在不计算特殊装和异色的前提下,连发发射器总计有62把。由于所发射的弹种、上膛方式、载弹方式的不同,NERF的手动连发装置的类型多得吓人,笔者依照内构分出了7种不同的手动连发装置,另有三把发射器由于缺少内构,而无法确认究竟是何种原理。7种原理中,5种为正常的需要上膛的手动气缸式发射器,余下2种为手动半自动发射器。

  无效者型,是最早诞生的手动连发装置,其不需要独立扳机存在,在上膛达到距离后,自动释放推杆。

  老35型,NERF最常见的手动连发装置,应用范围涵盖弹匣式、内置弹匣式、弹轮式和外置式载弹发射器。其原理在于上膛未完成时,即使扣动扳机也无法顶起释放,只有在上膛完成时才可以。

  巨钻型,碟弹特有手动连发装置,由于缺少30碟(REVONIX360·VORTEX·2013·39.99)的内构原理,故而巨钻(PYRAGON·VORTEX·2012·39.99·巨钻发射器)很可能是唯一应用了这种模式的发射器。巨钻应用的原理,是在未完成上膛的状态下,将释放联动部件过度后退,在此状态下,我们扣动扳机时只能将释放联动部件前推至未扣扳机状态,而无法继续前推释放弹射杆,只有上膛完成后,才能将释放联动部件推至释放位置释放弹射杆。

  蓬8型,实际上与无效者型类似,两者均为上膛达到一定距离后,自动释放推杆,不过不同的是,无效者型的推杆是前后移动,而蓬8型的推杆则是一种类似于内燃机活塞的运行轨迹,向斜上方推动,达到一定距离后,释放推杆。

  精牛型,几乎均为滑块式上膛的弹轮式载弹发射器,并且为手枪造型,与数量最多老35型有所不同,精牛型需要推杆与释放配合才能完成手动连发。在扣住扳机的前提下上膛,推杆会被释放上端的斜坡下压,使其在弹簧的推动下越过滑块,完成连发。精牛型与无效者型、蓬8型一样,无需复位上膛机构即可击发。

  统治者型,这是一种有趣的模式,笔者差点在这个模式上折戟沉沙,幸好后来搞明白扳机并没有连发的功能。诚然,统治者型连发装置的扳机并非完全与手动连发没关系,不过包括释放在内,即使拆除,也不会对连发造成影星,因为扣住扳机上膛只是避免释放挂住推杆使得推杆无法使放而已。统治者型的连发机构在其他发射器上有另一个称呼——止逆锁,诚然,在统治者型的发射器上,其应该叫做止逆连发锁。这个止逆连发锁的作用在于半上膛完成后,与释放一同锁死推杆,而此时即使松开扳机,推杆也会被止逆连发锁锁死不会前移。当上膛完成后,一个零件或抬起止逆连发锁,释放推杆,一次达成连发。

  三重型,是最新的一种连发技术,诚然,在广义上来讲,其与老35型所采用的原理类似,均为在于上膛未完成时,即使扣动扳机也无法顶起释放。但老35采用的方法是在扳机与释放之间设计一个连发杆,而三重则是在扳机上做文章,其扳机分为两段,之间由拉簧链接,在扣住扳机的情况下上膛,自动扳机锁会将可以顶起释放的前端拉回,只有在上膛完成的状态下,扣动扳机才会前端后拉顶起释放,以此实现手动连发。

 

关于手动连发装置的历史、简介与杂谈

【图片 1.8-02】弹链开拓者(Chainblazer·Nerf Action!·1994·14.99)转自外网

【图片 1.8-03】弹链开拓者 内构 转自外网

【图片 1.8-04】剃刀(Razorbeast·Max Force·1994·24.99)转自外网

【图片 1.8-05】剃刀 内构 转自外网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1994年的弹链开拓者、响尾蛇(Rattler·1994·14.99)和剃刀,是已知最早可以进行手动连发的发射器。

  诚然,从内构以及把玩视频来看,弹链开拓者和剃刀介于手动连发发射器与半自动发射器之间,其并非靠扳机上膛,甚至没有扳机存在,我们通过上膛机构将推杆后拉到一定距离后,连发机构会自动释放推杆完成发射。

【图片 1.8-06】旋转弹链(Rototrack·Cyber Stryke Gear·1997·19.99)

【图片 1.8-07】旋转弹链 内构 转自外网

  1997年发表的旋转弹链,是先驱者时代最后一款可以连发的发射器。

  旋转弹链基本可认为是弹链开拓者(Chainblazer·Nerf Action!·1994·14.99)后继者,甚至可能是改设计的结果,两者的内构,所用应用的原理实在相似的要死。

  1997年后直至2009年前,NERF不在推出可以连发的发射器的原因很简单,这段时间内,NERF的高容量发射器大多为气动式发射器,而气缸式发射器多为燧发式外置式载弹,并不适合安装使用连发装置。

【图片 1.8-08】老 35(Raider Rapid Fire CS-35·N-STRIKE·2009·32.99·速射CS-35发射器)

【图片 1.8-09】老35内构 转自网络

  时隔12年,诚然准确的说,2009年发表的老35才是NERF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手动连发发射器。

  在1997-2009年之间,NERF完成了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并且恰好都发生在2006年。2006年发表的蓝长狙(LONGSHOT CS-6N-STRIKE·2006·34.99)首创标准的可以装入弹匣的内置弹匣弹,以及弹匣式载弹这种模式。

  这两项“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NERF之后发射器的发展轨迹,其最大的优点,相较于先驱者时代成熟的弹轮式、弹链式和弹夹式载弹来看,弹匣式载弹体积更小更便于把玩收纳运输储存,并且在一定的体积下,弹匣式的载弹量永远是最高的。正是这种高载弹量促使NERF开始研究手动连发式发射器。

  笔者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老35的手动连发装置起源于老多变(Recon CS-6·N-STRIKE·2008·19.99)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老多变以及其后继者复仇(RETALIATOR·N-STRIKE ELITE·2012·26.99·远程速瞄发射器)只需要略微修改一些零件并增加连发杆,即可使得发射器变为可连发的状态。

  老35采用连发装置的原因,可能与弹鼓诞生有关,高达35发的载弹量,一次一次发射的话,确实会造成大量负面评价,如此一来,如何快速发射的难题就摆在了设计师的面前。

  诚然,从实际结果来看,很可能并不能算是“难题”。老35连发的奥秘就在于介于扳机与释放之间的连发杆。这跟连发杆与滑架联动,只能在前后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当滑架处于最前端时,滑架勾住连发杆使其位于最前状态,此时扣扳机可以顶起释放。而当滑架处于其他位置时,扣动扳机会推动连发杆后移,使得扳机无法顶起释放。这种机构使得发射器在扣动扳机的状态下上膛完成时,滑架会同时拉动连发杆前移顶起释放,使得上膛完成同时释放推杆。

【图片 1.8-10】老伞兵(ALPHA TROOPER CS-18·N-STRIKE·2010·target·19.99)

【图片 1.8-11】老伞兵 内构 转自网络

  2010年发表的老伞兵,是NERF历史上最早的弹匣下置的可以手动连发的发射器。

  老伞兵脱胎于老35(Raider Rapid Fire CS-35·N-STRIKE·2009·32.99·速射CS-35发射器),两者的连发装置仅有外观差别,所应用原理完全一致,两把发射器最大的差别在于优化了弹匣井的位置,老伞兵的显然更人性化。

【图片 1.8-12】快16(QUICK 16·DART TAG·2011·19.99)

【图片 1.8-13】快16 内构 转自网络

  发表于2011年的快16,是NERF历史上最早的采用内置弹匣式载弹的可连发的发射器。

  虽然采用下置的内置弹匣载弹,但实际上由于发射弹种的原因,相较于老伞兵(ALPHA TROOPER CS-18·N-STRIKE·2010·target·19.99),快16内构更接近于老35(Raider Rapid Fire CS-35·N-STRIKE·2009·32.99·速射CS-35发射器).

  快16与其后一年发表的快6(Speedload 6·DART TAG·2012·14.99),虽然均为可连发的发射器,但由于自身所发射的软弹的原因,几乎无法发挥出连发的优势,卡弹,实在是太严重。可能正是这两把发射器的糟糕保险,导致NERF以后不再发表发射不规则软弹的弹匣式、内置弹匣式发射器。

【图片 1.8-14】巨钻(PYRAGON·VORTEX·2012·39.99·巨钻发射器)

【图片 1.8-15】巨钻 内构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12年的巨钻,是NERF历史上已知唯一采用巨钻型连发装置的手动连发发射器。

  从根本的原理来看,实际上巨钻所采用的是与老35行手动连发装置一样的设计思路,均为在扣动扳机的状态下,不完成上膛,就无法推动释放。

  不过巨钻的情况较为复杂,分为有空仓保护和没有空仓保护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行原理。

  关于空仓保护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拆除空仓保护后的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请参考后文。

  首先,由于有空仓保护的存在,我们扣动扳机并不会推动释放联动部件,但为什么我梦感觉到扳机扣动了呢?那是塑料形变带给我们的错觉!

  巨钻型的连发装置在于一根与上膛握把联动的上膛连动杆,以及连接上膛连动杆、释放联动部件和扳机连动杆的释放杠杆。释放杠杆的中间连接着释放联动部件,两端各连接着上膛连动杆和扳机连动杆。

  当我们扣住扳机时,扳机连动杆前移,但此时由于待射点没有软弹,空仓保护没有解锁,释放联动部件无法前移。扣住扳机完成半上膛,上膛连动杆后移,释放杠杆以扳机联动的连接点为轴心顺时针旋转,向后撬动释放联动部件。但要注意,此时由于空仓保护的存在,释放联动部件无法后移,释放杠杆只能形变。扣住扳机完成上膛,当完成上膛的瞬间,上膛连动杆前移,释放杠杆以扳机联动的连接点为轴心逆时针旋转,向前撬动释放联动部件,此时由于待射点存在碟弹,碟弹解锁空仓保护,释放联动部件得已前移,解锁弹射杆,弹射杆弹射软弹,巨钻以此完成连发。

【图片 1.8-16】横冲(RAMPAGE·N-STRIKE ELITE·2012·29.99·CS-35发射器)

【图片 1.8-17】横冲 内构

  2012年发表的横冲,是最早的应用手动连发装置的弹匣式直塞式气缸发射器。

  横冲为老35(Raider Rapid Fire CS-35·N-STRIKE·2009·32.99·速射CS-35发射器)的精英版本,主要优化了发射器的动力源结构,除此之外的,包括外观在内的很多设计几乎都是照搬老35,其中就包括手动连发装置。

【图片 1.8-18】蓬8(SNAPFIRE 8·DART TAG·2012·Toys“R”Us·19.99·速射发射器)

【图片 1.8-19】蓬8 内构 转自外网

  发表于2012年的蓬8,为NERF新时代以来最早的手动半自动发射器。

  根据推杆达到一定条件自动释放的定义,笔者认为这种手动半自动发射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手动连发发射器。

  蓬8所采用的蓬8手动连发装置很有意思,他通过三个杠杆一个撬动一个最终向后撬动第四根杆即使推杆后移,最头上的杠杆,也就是我们所扣动的扳机扣动达到一定距离后,会脱离第二根杆根杠杆,而与第二根杠杆连接的拉簧会拉动第二根杠杆复位,并且同时拉动第三杠杆,最终推杆前移发射。

【图片 1.8-20】精牛(STRONGARM·N-STRIKE ELITE·2013·9.99·强力发射器)

【图片 1.8-21】精牛 内构 转自外网

  2013年发表的精牛,以及精灵牛(Spylight·REBELLE·Secrets & Spies·2014·19.99·夜精灵发射器),为NERF历史上最早的应用了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虽然从内构来看,精牛的内构与NERF著名发射器小牛(MAVERICK REV-6·N-STRIKE·2006·7.99·小牛发射器)的内构有着本质的不同,但笔者相信没有人会认为精牛不是小牛进化来的。

  不过相对于小牛,精牛了一种全新的功能,手动连发。

  从历史来看,精牛与精灵牛,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弹轮式载弹的手动连发发射器,与之前已有的几种模式不同的是,这次精牛直接在释放上做文章。释放分为上下两部分,单发时,推杆与释放下半部分的钩联动,上半部分的坡则在连发时对推杆生效,两者同时只能生效一个。

【图片 1.8-22】30碟(REVONIX360·VORTEX·2013·39.99)

【图片 1.8-23】30碟 内构 转自外网

  发表于2013年的30碟,为碟弹发射器中仅有的两款连发发射器之一。

  30碟是笔者首个缺乏内构的手动连发装置。

  诚然,并且缺乏内构,而是笔者无法通过现有的内构图判断30碟的连发原理是否与巨钻相同。

【图片 1.8-24】八管(ROUGH CUT 2X4·N-STRIKE ELITE·Multishot Madness·2013·19.99·速马发射器)

【图片 1.8-25】八管 内构 转自网络

  发表于2013年的八管,为最早的采用外置式载弹的手动连发发射器。

  虽然NERF早早就发明了外置式载弹,但此前的外置式载弹的发射器,仅有AS6(HORNET AS-6·N-STRIKE·2004·Toys“R”Us·19.99)和DX500(Blast Fire DX500·Power Nerf·2001·7.99)这两把气动式发射器,并且均是依靠阀门来控制单发。故此直至2013年八管发表,NERF没有任何一把气缸式的外置式发射器发表(燧发式除外)。

  八管采用连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智能空保的出现增加了外置式发射器的载弹量,其二则是发射器的喷子造型。其中后者很可能是主要原因,在非军事器械爱好者的认知中,包括笔者在内,喷子一向与连发挂钩。

  不得不说,为外置式发射器设计连发装置是给非常好的设计,日后类似的造型功能的发射器,大多都设计了此种功能。

  值得一体的是,NERF的62把手动连发发射器中,有36把分属于老35型,而其中外置式载弹的发射器数量高达8吧,数量仅次于位列第一的弹匣式发射器,两者之间仅有一把之差。

【图片 1.8-26】统治者(DOOMINATOR·ZOMBIE STRIKE·2015·39.99·统治者发射器)

【图片 1.8-27】统治者 内构 转自网络

  2015年发表的统治者与超级战士(ROTOFURY·N-STRIKE MEGA·2015·34.99·超级战士发射器),为NERF最早应用了统治者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图片 1.8-28】流浪者(Vagabond·DOOMLANDS 2169·2015·target·24.99·流浪者发射器)

【图片 1.8-29】流浪者 内构转自网络

  2015年发表的流浪者,为NERF历史上最早的采用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弹轮式载弹的发射器。

  为一款泵动式上膛的弹轮式载弹发射器选择哪一种手动连发装置的的标准很简单,8发以下采用老35型,8发以上采用统治者型。

【图片 1.8-30】三重(TriStrike·N-STRIKE MODULUS·2016·49.99·三重发射器)

【图片 1.8-31】三重 内构

  发表于2016年的三重,是唯一采用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虽然采用的原理与老35型完全类似,但三重型选择在扳机上做文章。

  关于后续的可连发,或是不可连发的发射器被认为是三重的换皮这个观点,笔者认为有误。这种观点的依据是,被认为换皮的发射器有着与三重一样的前置释放,甚至释放外观都极为相似。但事实上,类似的释放前置早已有之,最著名的莫过于蓝狙(LONGSTRIKE CS-6·N-STRIKE·2010·29.99·远程速瞄发射器),从内构来看,蓝狙也是典型的释放前置,但我们会认为蓝狙与三重存在换皮嫌疑吗?事实上,三重最特殊的最有识别性的是他的连发装置,在三重之后,没有任何一把发射器再使用这种手动连发装置。

【图片 1.8-32】阿尔忒弥斯(Artemis XVII-3000·RIVAL·2017·44.99·阿蒂米斯发射器)

【图片 1.8-33】阿尔忒弥斯 内构 转自网络

  发表于2017年阿尔忒弥斯,为NERF最早的可连发的球弹发射器。

  虽然阿尔忒弥斯,以及其后的哈迪斯(Hades XVIII-6000RIVAL·Phantom Corps·2018·69.99·哈迪斯发射器)有着奇怪的载弹供弹模式(他们都是内置弹匣式载弹弹轮式供弹发射器),但连发装置却是最普通的老35型,这种模式的应用原因与发射器的上膛方式有关。

【图片 1.8-34】两栖(DartFire·NERF SUPER SOAKER·2017·19.99·两栖发射器)

【图片 1.8-35】两栖 内构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17年的两栖,为NERF历史上最后的应用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图片 1.8-36】暗战(DoubleBreach·N-STRIKE MEGA·2017·24.99·暗战发射器)

【图片 1.8-37】暗战 内构 转自外网

  2017年发表的暗战的手动连发装置平平无奇,为最常见的老35型,但本身发射器却很不简单,其与2021年发表的双重粉碎者(Double-Crusher·MEGA XL·2021·WALMART·31.49)并列为历史上载弹量最少的可连发发射器,两把发射器的最大发射次数均为2发。

【图片 1.8-38】无效者(Voidcaster·ALIEN MENACE·2017·Toys“R”Us·19.99)

【图片 1.8-39】无效者 内构转自外网

  2017年发表的无效者,为NERF历史上最早的采用无效者型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与蓬8型不同的是,笔者将先驱者时代的发射器也归类于无效者型中,这种模式的的特点是,上膛(无论使用扳机、滑块还是杠杆)达到一定距离后,自动释放推杆发射。

  无效者型旗下的发射器可以分为两个亚种,其一使用正常的上膛器上膛,其二使用扳机上膛。先驱者时代的4把发射器归属于前者,新时代的2款归属于后者。

  无效者所采用的的扳机上膛模式有着与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一样的弊端:扳机行程长、扣扳机力道大、射程近。

【图片 1.8-40】僵尸弹链(Ripchain·ZOMBIE STRIKE·2018·39.99)

【图片 1.8-41】僵尸弹链 内构 转自外网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18年的僵尸弹链,为NERF唯一一款采用弹链式载弹的应用了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图片 1.8-42】模块僵温(Scravenger·ZOMBIE STRIKE·Survival System·2018·49.99)

【图片 1.8-43】模块僵温 内构 转自外网

  发表于2018年模块僵温,为笔者第二款缺少内构的手动连发发射器。

  与之前的30碟(REVONIX360·VORTEX·2013·39.99)一样,由于缺乏详细的连发部位的内构,笔者无法判断其究竟采用的是何种连发装置。

【图片 1.8-44】叮咬者(Nailbiter·ZOMBIE STRIKE·Survival System·2019·19.99)

【图片 1.8-45】叮咬者 内构转自外网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19年的叮咬者,为NERF历史上最后一款采用无效者型连发装置的手动连发发射器。

【图片 1.8-46】卢克斯(Rukkus ICS-8·N-STRIKE ELITE·2019·19.99·卢克斯发射器)

【图片 1.8-47】卢克斯 内构 转自外网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19年的卢克斯,为NERF历史上唯一采用弹夹式载弹的应用了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图片 1.8-48】光环汤姆逊(Bulldog SG·HALO·2021·34.99)

【图片 1.8-49】光环汤姆逊 内构 转自外网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21年的光环汤姆逊,为NERF历史上最后的采用统治者型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图片 1.8-50】围攻(Siege-50·hyper·2021·39.99)

  截止2023年6月,发表于2021年的围攻,为NERF唯一的采用弹仓式载弹的应用了老35连发装置的发射器。

【图片 1.8-51】蜂温(Bees!·ROBLOX·2021·31.49)

【图片 1.8-52】蜂温 内构 转自外网

  截止2023年6月,2021年发表的蜂温,为NERF一款采用杠杆式上膛的应用了老35型连发装置的手动连发发射器。

  蜂温是笔者认为最奇怪的手动连发发射器,同为杠杆上膛的模块僵温(Scravenger·ZOMBIE STRIKE·Survival System·2018·49.99)怎么说也可以通过连发按钮来实现只上膛的连发。而蜂温呢?必须要扣住扳机才能连发······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杠杆与手柄之间留了那么大的空间的原因,玩家可以右手持握,左手上膛。

【图片 1.8-53】忍者大师(SHADOW SENSEI·ROBLOX·2022·target·27.99)

  2022年发表的忍者大师,为笔者最后一款缺少内构的发射器,遍寻论坛及视频网站无果,不过根据以往发射器的经验,本款发射器为老35型的可能性极大。

 

图解【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8-54】突击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1.】扳机

  关于扳机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绝大部分的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发射器都取消了自动扳机锁,这使得老35型发射器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的扣动扳机。

  而萨图恩(Saturn XX-1000 Targeting Set·RIVAL·EDGE SERIES·2020·WALMART·39.99·萨杜恩发射器)是个另类,他依然设计有自动扳机锁,所以我们无法在上膛开始后扣动扳机。

  【2.】释放。

  关于释放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由于扳机是通过可以在一定距离内移动的连发杆间接地顶起释放,所以采用了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发射器的释放的底部会多出一个凸起,以此使得连发杆处于最前时,能被连发凸笋顶起释放推杆。

  【3.】推杆。

  关于推杆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4.】连发杆。

  连发杆的作用在于调整连发凸笋的位置,其与滑架联动,并且只能在以前后固定的一小段距离内移动。

  当滑架处于最前时,连发杆被滑架勾住处于最前,此时扣动扳机,扳机可以借由顶起连发凸笋来顶起释放。当滑架处于其他位置时,滑架无法勾住连发杆,连发杆被弹簧推动后移,此时扣动扳机,连发凸笋无法顶起释放,发射器得已在扣动扳机的状态下上膛。

  当我们扣住扳机上膛完成时,连发杆被滑架勾住前移,连发推杆前移,连发凸笋的斜坡与扳机的斜坡的接触将前后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随着扳机的斜坡抬高,连发凸笋逐渐抬高,从而顶起释放,以此在上膛完成的同时释放推杆实现连发。

  【5.】连发凸笋。

  连发凸笋介于释放与扳机之间。

  连发凸笋位于连发杆之上,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连发凸笋的底部设计有斜坡,可以将扳机向后的运动转换为连发凸笋向上的移动。

  连发凸笋向上运动的距离是固定的,但是由于连发杆可以前后移动,所以连发凸笋的斜坡处于扳机斜坡的位置是变化的,当连发凸笋处于前端时,扣扳机可以将连发凸笋推动至平面A,释放可以被顶起,而连发凸笋处于扳机后端时,扣扳机只能将连发凸笋推动至平面B,释放无法被顶起。

 

图解【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

【图片 1.8-55】图解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一)

  【步骤一】

  未上膛状态。

【图片 1.8-56】图解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步骤二】

  在滑架处于最前时,扣动扳机。

  扳机后移,连发凸笋上移,顶起释放。

【图片 1.8-57】图解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三)

  【步骤三】

  扣住扳机半上膛。

  滑架后移,吃弹杆推动推杆后移,连发杆被弹簧推动后移,连发凸笋下移,释放下移。

  推杆达到最后位置,被释放卡住,半上膛完成。

【图片 1.8-58】图解老35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四)

  【步骤四】

  扣住扳机完成上膛。

  滑架前移,勾住连发杆前移,连发凸笋上移,顶起释放,释放松开推杆,发射。

  发射器以此在完成上膛的同时释放推杆,实现连发。

 

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8-59】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一)

  总览。

  请注意,一下的讲解均以拆除了用于识别待射点内是否有碟弹的空仓保护为前提,未拆除的原理请参考后文。

【图片 1.8-60】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二)

  【1.】上膛滑块连动杆。

  此杆与上膛握把联动,握把运行时只有在半上膛前的最后距离与完成上膛前的最后一段距离接触并推动这跟连动杆,具体距离等于连动杆两个开槽的长度。

  连动杆的作用是在扳机连动杆支点不同的情况下,以此为支点,通过推动释放杠杆,在上膛时撬动联动释放部件,以此实现连发。

  在半上膛完成后上膛滑块连动杆以扳机连动杆支点推动释放杠杆向后撬动释放联动部件,使得释放联动部件过度后退,此时扣动扳机只能将释放联动部件推动到未被撬动的位置,以此保证在扣动扳机的状态下上膛。

  在扣住扳机完成上膛时,上膛滑块连动杆以扳机连动杆支点推动释放杠杆向前撬动释放联动部件,使得释放联动部件在上膛完成后同时前移,推动释放,松开弹射杆,以此实现连发。

  【2.】扳机连动杆。

  此杆与扳机联动,我们扣动扳机时,在上膛滑块连动杆未移动的情况下,扳机以上膛滑块连动杆支点推动释放杠杆向前撬动释放联动部件,以此联动释放,松开弹射杆。

  【3.】上膛滑块连动杆支点。

  在上膛滑块连动杆未移动的情况下,扣动扳机时,扳机连动杆以此为支点,通过推动释放杠杆以撬动释放联动部件。

  【4.】扳机联动杆支点。

  在扳机连动杆固定的情况下,上膛推动上膛滑块连动杆,其以此为支点,通过推动释放杠杆以撬动释放联动部件。

【图片 1.8-61】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三)

  【5.】释放杠杆。

  释放杠杆通过三个点链接上膛连动杆、扳机连动杆和释放联动部件。其中,上膛连动杆和扳机连动杆通过此杠杆来撬动释放联动部件,以此实现发射和连发。

  由于释放联动部件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水平移动,所以位于释放杠杆中部的连接点也只能水平移动,并且由于释放联动部件的连接点是固定的,所以联动的两个连动杆的连接点与释放杠杆之间的高低位置就会在两个连动杆的移动时出现变化,由此,两端的链接孔就需要开成圆角矩形。

  【6.】释放连接点。

  释放联动部件以此链接释放杠杆,进而被上膛连动杆和扳机连动杆撬动。

  【7.】释放固定部件。

  关于释放固定部件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与只能单发的猎豹(Vigilon·VORTEX·2011·15.99·猎豹发射器)的释放固定部件不同,巨钻(PYRAGON·VORTEX·2012·39.99·巨钻发射器)的释放固定部件只禁止释放联动部件左右移动,而没有禁止其前后移动,猎豹的不光禁止左右也禁止向后移动,这种设计也是为了连发而产生的设计,使得释放联动部件能够过度后退。

  【8.】

  关于释放联动部件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

【图片 1.8-62】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一)

  【步骤一】

  未启动状态。

  【步骤二】

  扣动扳机。

  扳机连动杆前移,推动释放杠杆以上膛滑块连动杆支点顺时针旋转,撬动释放联动部件,释放联动部件前移,联动释放侧移。

【图片 1.8-63】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步骤三】

  扣住扳机半上膛。

  上膛滑块连动杆后移,推动释放杠杆以扳机连动杆支点顺时针旋转,撬动释放联动部件,释放联动部件后移,联动释放复位。

  半上膛开始后,弹射杆绕轴心顺时针旋转,被复位的释放卡住。

  【步骤四】

  在半上膛完成的状态下,松开扳机。

  扳机连动杆后移,推动释放杠杆以上膛滑块连动杆支点逆时针旋转,撬动释放联动部件后移。

【图片 1.8-64】图解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三)

  【步骤五】

  完成上膛。

  上膛滑块连动杆前移,推动释放杠杆以扳机连动杆支点逆时针旋转,撬动释放联动部件前移,联动释放侧移,松开弹射杆。

  发射器以此实现在上膛完成的同时发射。


关于【巨钻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以上的运行原力的前提是拆除了空保。

  在没有拆除空保的巨钻(PYRAGON·VORTEX·2012·39.99·巨钻发射器)上,手动连发装置又是另一种情况。

  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碟弹的空保的作用:其作用是识别待射点是否存在有碟弹,如果没有,则不会解锁,我们就无法扣动扳机推动内构运行,再次注明,我们感觉到的扳机被扣动,实际上是内构的形变带给我们的错觉,在待射点没有碟弹的前提下,扣扳机,无论如何也不会推动释放联动部件前移的。

  同理,有这两个空保的存在,释放联动部件也无法后移。

  在这种请款下,我们扣住扳机上膛,实际上除了会使得扳机连动杆前移,释放杠杆形变以外,并不会使得内构零件运行。当半上膛完成时,上膛滑块连动杆后移,推动释放杠杆以扳机连动杆支点顺时针旋转,但并不会撬动释放联动部件后移,因为空保的存在,扣扳机时根本无法前移,这时只是会使得释放杠杆接触形变状态。此时松开扳机,联动释放部件也不会后移,即使待射点存在碟弹,这是因为这枚碟弹只解锁了一个空保,另一个空保需要上膛完成时才能解锁。

  上膛完成,待射点的碟弹将两个空保解锁,上膛滑块连动杆前移,推动释放杠杆以扳机连动杆支点逆时针旋转,撬动释放联动部件前移,联动释放侧移,松开弹射杆。


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8-65】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一)

  总览。

【图片 1.8-66】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二)

  【1.】扳机杠杆。

  与近乎所有的NERF都不同的是,采用了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发射器的动力源部分集成程度非常高,所有这种类型的发射器(诚然,只有两把)的外壳拆解后,内构也依然是一个整体,可以独立发射。

  扳机杠杆,其作用是链接真正的外露的扳机与链接杠杆。

  扣动扳机时,扳机杠杆以扳机杠杆支点逆时针旋转,撬动链接杠杆,以此联动整个动力源部分。

  【2.】扳机杠杆支点。

  扳机杠杆只能以此支点在一定范围内旋转。

  【3.】链接杠杆。

  链接杠杆是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三个杠杆中,唯一一个没有外壳固定旋转点的杠杆。

  连接杠杆的作用是传递推力,将推动扳机杠杆的力传递给推杆杠杆。

  连接杠杆与推杆杠杆的连接点是固定可旋转的。

  连接杠杆与扳机杠杆之间是靠一个半球窝关节链接的,当扳机杠杆旋转到一定位置时,其阻力臂脱离半球窝关节,连接杠杆在拉簧的拉动下复位,同时带动推杆杠杆复位,推杆前移。

【图片 1.8-67】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三)

  【4.】拉簧挂点。

  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所应用的是拉簧,拉簧的末端位于高度集成的内构的低端,另一端于此处与链接杠杆相连。

  此处也是链接杠杆与推杆杠杆连接的位置。

  【5.】推杆杠杆。

  推杆杠杆介于推杆与连接杠杆之间,以推杆杠杆支点旋转,将链接杠杆的力传递给推杆,在扣动扳机时拉动推杆后移。

  【6.】推杆杠杆支点。

  推杆杠杆以此支点在一定范围内旋转。

【图片 1.8-68】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四)

  【7.】推杆链接点。

  推杆杠杆以此点链接推杆,在推杆杠杆以推杆杠杆支点为轴心顺时针旋转时,撬动推杆,拉动推杆向右上方移动。

  【8.】推杆。

  关于推杆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与普通的发射器不同的是,推杆与推杆头之间靠一个活动关节相连,在被推杆杠杆撬动时,会以连接点为支点在一定范围内旋转。

  【9.】推杆头。

  由于推杆头在气缸内,所以其只能前后移动,所以链接推杆头和推杆杠杆的推杆是处于倾斜状态下,并且设计为互动的关节样式,如果如普通发射器一样设计为不可活动的前后移动样式,则整体无法运行。

 

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

【图片 1.8-69】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一)

  【步骤一】

  未启动状态。

【图片 1.8-70】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步骤二】

  扣动扳机。

  扳机杠杆绕扳机杠杆支点逆时针旋转,阻力臂推动连接杠杆向左上方移动拉伸拉力弹簧,链接杠杆撬动推杆杠杆绕推杆杠杆支点顺时针旋转,推杆杠杆撬动推杆使得推杆像右上方移动,推杆头后移。

【图片 1.8-71】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三)

  【步骤三】

  继续扣动扳机,

  扳机杠杆绕扳机杠杆支点逆时针旋转,由于推杆杠杆、推杆和推杆头已经运行至极限,无法继续移动,故此链接杠杆的位置不变,扳机杠杆的阻力臂从链接杠杆的半球窝关节中脱离,为发射做准备。

【图片 1.8-72】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四)

  【步骤四】

  发射。

  由于扳机杠杆与链接杠杆分离,所以链接杠杆被拉力弹簧拉动下移,同时带动推杆杠杆绕推杆杠杆支点逆时针旋转,推动推杆像左下方移动,推动推杆头前移,发射软弹。

【图片 1.8-73】图解蓬8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五)

  【步骤五】

  松开扳机。

  扳机杠杆绕扳机杠杆支点顺时针旋转,同时推动连接杠杆顺时针旋转,扳机杠杆的阻力臂插入连接杠杆的半球形关节中,为下一轮发射做准备。


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8-74】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一)

  总览。

【图片 1.8-75】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二)

  【1.】扳机。

  关于扳机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扳机,在连发功能主要的目的是下移释放避免释放卡住推杆,并使得释放的斜坡能与推杆末端斜坡接触。

  【2.】释放。

  释放的单发和连发实际上是两个不为分别是现实的。

  释放中部的“钩”是与单发模式下,准确的说是与未扣扳机状态下的推杆联动,上膛后,推杆末端的“钩”勾住释放。

不过这个钩与连发模式就没什么关系了。

  扣住扳机的前提下,推杆后移的同时,其尾端的斜坡会接触到释放顶部的斜坡,两个斜坡会将将推杆的运动方向转向,在接触到释放的斜坡时,推杆会略微向右下方移动,此时滑块不动,而与滑块连接的推杆的左右凸笋与滑块的凸笋错开,推杆被弹簧推动前移,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以此实现连发。

  【5.】滑块。

  图中绘制的只是与推杆接触的凸笋。

  凸笋与推杆凸笋向背的位置为平面,上膛时,滑块可以以此推动推杆后移。当连发模式,推杆激发完成后,两个凸笋相对的斜坡的设计可以使得复位滑块凸笋抬起并越过推杆,以此再次勾住推杆。

【图片 1.8-76】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三)

  【3.】推杆。

  关于推杆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精牛型的推杆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前端的推动空气的推杆头部分,和后端实现单发、连发的连发杆部分。

  【4.】连发杆。

  连发杆通过卡榫连接在推杆上,连发杆的的末端设计有钩与斜坡,分别实现单发和连发的功能。

  连发杆只能向上略微抬起,靠一根塑料弹簧复位,作用是在连发模式下,使得复位的滑块凸笋能够抬起并越过推杆,为下一轮发射做准备。

  从实际的拆解来看,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连发杆只能略微上抬,无法下移,推杆凸笋向下移动错开越过滑块凸笋是靠推杆整体像右下方倾斜来实现的。


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

【图片 1.8-77】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一)

  【步骤一】

  未启动状态。

【图片 1.8-78】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步骤二】

  扣动扳机。

  扳机后移,扳机的斜坡接触释放的斜坡,斜坡将运动的方向转变,释放下移。

【图片 1.8-79】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三)

  【步骤三】

  上膛。

  滑块后移,推动推杆后移,连发杆斜坡开始接触释放斜坡。

【图片 1.8-80】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四)

  【步骤四】

  连发。

  滑块继续后移,连发杆与释放的斜坡将运动的方向转变,推杆整体略微像右下方倾斜,推杆凸笋与滑块凸笋错开。

【图片 1.8-81】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五)

  【步骤五】

  发射。

  推杆凸笋与滑块凸笋错开,推杆整体被弹簧推动前移,发射。

【图片 1.8-82】图解精牛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六)

  【步骤六】

  滑块复位。

  滑块前移,滑块凸笋的斜面接触推杆凸笋的斜面,滑块凸笋抬起并越过推杆凸笋,滑块凸笋与推杆凸笋的平面想靠,滑块以此勾住推杆,为下一轮发射做准备。


图解【统治者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8-83】图解统治者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1.】推杆。

  关于推杆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与普通的弹轮式发射器的推杆不同的是,统治者型的推杆的顶端都设计有棘齿,这个棘齿有些类似于止逆齿,但实际上其不能发挥止逆的作用(真正发挥止逆的是与上膛杆联动的止逆锁)。

  本图解是以统治者(DOOMINATOR·ZOMBIE STRIKE1·2015·39.99·统治者发射器)同年的超级战士(ROTOFURY·N-STRIKE MEGA·2015·34.99·超级战士发射器)为内构绘制的。

  由于MEGA系列的弹簧较强,不适合直接拉动上膛,所以设计师为其设计了一个省力齿轮组,并通过一个滑架链接齿轮组与推杆,同时因为要为止逆连发锁流出运行空间,所以超级战士的推杆长度要超过一般的发射器。

  【2.】棘齿。

  位于推杆上部,等距排列,与止逆连发锁联动,该锁可以以此卡住推杆,即使没有扳机的情况下。

  虽然长相与排列方式与止逆齿类似,但其无法发挥止逆的功能。

  【3.】止逆连发锁。

  在上膛完成后可以代替释放卡住推杆,但其不与扳机联动,只与滑架联动。

  止逆连发锁的两侧各有一个凸起,这个凸起使得止逆连发锁在未上膛的状态下搭在滑架上,不与棘齿接触。在上膛完成后,滑架通过顶起两侧的突起以顶起止逆连发锁,实现在上膛完成的同时连发发射。

  【4.】滑架。

  滑架连接推杆与省力齿轮组。

  推杆以勾住的状态链接滑架,这种设计使得在半上膛时,推杆会与滑架一同后移压缩弹簧,但当上膛完成时,滑架只会自行前移,不会带上推杆一同前行。

  滑架的高度超过推杆的高度,在未上膛时可以架起止逆连发锁,使其不与棘齿接触。在上膛完成时,其左上方的斜坡设计又可以顶起止逆连发锁,实现在上膛完成的同时连发发射。


图解【统治者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

【图片 1.8-84】图解统治者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一)

  【步骤一】

  未启动状态。

  【步骤二】

  半上膛完成。

  滑架后移,拉动推杆后移,止逆连发锁绕支点顺时针旋转通过棘齿卡住推杆。

【图片 1.8-85】图解统治者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步骤三】

  上膛握把复位。

  滑架前移,斜坡接触止逆连发锁两侧的凸起,止逆连发锁绕指点逆时针旋转。

  【步骤四】

  连发。

  滑架继续前移,斜坡推动止逆连发锁绕支点逆时针旋转,解除对推杆的压制,推杆被弹簧推动前移发射,发射器以此实现在上膛完成的同时连发发射。

 

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8-86】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一)

  总览。

【图片 1.8-87】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二)

  【1.】推杆。

  关于推杆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2.】释放。

  关于释放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3.】扳机。

  关于扳机的部分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三重的扳机分为两部分,我们实际扣动的部分并不能直接顶起释放。

  三重扳机的前后部分依靠一根强力拉簧相连,当扣动扳机时前端的连发杆会被拉簧拉动一同与扳机后移。

【图片 1.8-88】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三)

  【4.】扳机拉簧。

  用于连接扳机与连发杆,在连发模式下,将自动版机锁松开的连发杆拉动后移,顶起释放,以此达到上膛完成的同时击发的目的。

  这跟拉簧的力道与释放弹簧的力道成正比,释放弹簧越强,那么这根拉簧也需要同样增强才行,否则的话,不光连发功能无法实现,就是普通的单发模式也不可能操作。

  【5.】连发杆。

  实际上这是与扳机分离设计的自动扳机锁锁位。

  不过在三重上,起作用从锁死扳机变为辅助连发。在扣住扳机上膛的情况下,滑架下压自动扳机锁,自动扳机锁的斜坡设计将连发杆前拉,使其不再顶起释放。在上膛完成时自动扳机锁上移,解除对连发杆的压制,连发杆被拉簧拉动后移,顶起释放,此以达到在上膛的同时发射的目的。

  【6.】自动扳机锁。

  在非连发发射器上,自动扳机锁的作用是锁死扳机,避免在上膛时可以扣动扳机。

  在应用了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发射器上,自动扳机锁的作用变更为辅助连发,虽然其运作原理没有丝毫变化。


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

【图片 1.8-89】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一)

  【步骤一】

  未启动状态。

【图片 1.8-90】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二)

  【步骤二】

  扣动扳机。

  扳机后移,拉动连发杆后移,释放上移。

【图片 1.8-91】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三)

  【步骤三】

  开始上膛。

  滑架后移,推杆后移,自动扳机锁下移,勾住连发杆使其前移,释放下移。

【图片 1.8-92】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四)

  【步骤四】

  半上膛完成。

  推杆卡住释放。

【图片 1.8-93】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五)

  【步骤五】

  上膛完成。

  滑架前移,自动扳机锁上移,连发杆被拉簧拉动后移,顶起释放,释放解除对推杆的压制,推杆前移,以此达到上膛完成的同时发射的目的。

【图片 1.8-94】图解三重型手动连发装置的运行原理(六)

  【步骤六】

  松开扳机。

  扳机前移,连发杆前移,释放下移。

0

点个赞吧~(7)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